金融常识 首页 > 金融常识
重磅万字长文:关于货币体系最全的框架,弄懂“钱的那些事儿”!第三部份(共有五部份)
2018-01-09 14:37:54

重磅万字长文:关于货币体系最全的框架,

弄懂钱的那些事儿

 

海珠人网站:源自网络2018-01-06 扑克投资家文章整理海珠人网站大红花

 

共有五部份

续前页第二部份     第三部份

 

银行为啥那么重视拉存款?



前面短文讲到,

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

银行是在以凭空记账的方式放贷款(以及开展其他相关资产业务),

这不仅不会动用负债端的客户存款资金,

而且不会在资产端去拿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作为贷款资金来使用。


重点:

甚至从基本原理上讲,

银行即使没有一分钱的存款,照样可以放贷款。

在贷款创造出存款后,

只要该银行有其他资金来源

比如:

1、央行再贷款、

2、发行债券、

3、股东投入、4、同业拆借等,

为资产端提供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

能满足法定准备金等监管要求或跨行资金清算需求即可。



不料,上述观点(其实也是客观事实),却引起了朋友们的质疑。他们普遍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如此,那各家银行为啥还那么重视拉存款?



很好的问题!的确需要予以说明。



因为现实工作、生活中,无论你是在单位,还是作为个人客户,如果碰到银行业务人员,他们可能会希望你过来开户、存款,或者把你存在其他银行的存款转存到这边来。



要知道,

银行是需要为客户存款支付利息的,属于付钱的买卖

银行既然可以凭空记账发放贷款(以及开展其他资产业务),

那就别要存款了呗,岂不是更好?

实践当中银行业的拉存款大战该怎么解释呢?



不妨一步一步来讲。

首先问,银行里的客户存款是怎么来的?

直观上看,

是各类单位和个人客户存到银行来的。

那请问,

在他们存到银行之前,

这些钱又是哪里来的?

回答可能是来自下游客户支付的货款,

也可能是从单位领的工资。

继续追问,

这些货款、工资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如果一追到底,

我们就会发现,

在当今社会,

每一分钱的现金和存款货币,

其实都是来源于银行体系,

或者更准确地说,

是由央行的相关资产业务和商业银行的相关资产业务所带来的。

 

重点

 

揭示存款的来源



其中,

现金货币由央行垄断发行,

存款货币由商业银行创造。

央行通过与商业银行开展相关业务(如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等),

供应基础货币,

其中就包括了投放给商业银行形成的库存现金。

进而,商业银行通过与各类单位和个人开展相关业务(如贷款、购债、购汇等),

创造存款货币;

各类单位和个人可以将获得的存款留在银行账户上,

也可以从银行账户提取现金。

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现代信用货币供应过程。

如果流程反过来,

就是货币回笼或减少。



说完了存款的来源,

接着说存款的用途。

我们知道,商业银行发放多少贷款,

就必然会创造出等额的客户存款。

假设现实中只有一家商业银行,

且客户不提现,

则贷款创造的全部存款,

一分不少地都会记录在该银行的负债端。

从账务处理上看,资产端的客户贷款和负债端的客户存款,两侧自动保持平衡。

但是,这会派生出三个问题:



第一,既然银行的客户存款增加了,央行要求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怎么办?拿什么钱来缴?



第二,客户要是提现怎么办?



第三,现实中商业银行远远不止一家,要是客户因为相关交易的需要,或者因为关系没处理好,客户要将存款转到其他银行去,怎么办?



三个问题不尽相同,

但都涉及一个共同事项,

即该银行必须在资产端保有一定量的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

以满足因为存款增加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客户提现、客户跨行转账资金清算的需要。



这银行资产端一定量的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哪里来?

立足于实践,

从负债端和权益端看,

可以有多种来源:

1、是去与央行交易,

比如申请再贷款、逆回购交易、出售所持债券或外汇等,

业界开玩笑叫央妈喂奶

2、是去拉存款,

包括吸收公众的现金存入、

从其他银行那里把客户存款争抢过来、

营销相关政府部门等待国库资金下拨等等。

3、是发行债券、股票募集资金。

4、是从同业借款。

5、如果立足于资产端,也可以是出售其他相关资产来获得资金。



就负债端或权益端的资金来源来说,

按照复式记账,

一方面会在银行的负债端或权益端记入相关科目,

另一方面会在资产端记录为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

也就是说,

包括存款在内,

银行负债端和权益端的各类资金来源,

会直接贡献于资产端的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

有了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

银行凭空记账开展相关资产业务的能力就有保障了,因为缴纳法定准备金

满足客户提现、

完成跨行清算有了资金保障。



归结起来一句话

银行为什么那么重视存款,

银行之间为什么白热化地争抢存款,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就是因为存款可以在银行的资产端解决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的补给问题。



对于工农中建邮储这样客户基础庞大的银行而言,

除了高比例的贷款创造存款体内循环以外,

他们还会受益于其他银行资产业务的被贡献存款

因此日常基本不用拉存款而犯愁,

更主要的精力可以放在其他方面。

相比之下,

许多中小银行因为体内循环比例低,

客户基础薄弱,

为了保持业务持续发展,

考核存款、抢拉存款就始终都是头等大事。

特别是,在货币政策从紧期间,

通过各类渠道创造的存款增量相对有限,

拉存款的局面自然是白热化。


当然,

补给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

并非银行拉存款的唯一考虑。

银行因为还要接受资产负债品种、规模和期限匹配方面的监管,

以及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监管,

也必须要保有足够的客户存款。


此外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

在银行负债端的各类资金来源中,

客户存款通常是成本最低的一类品种

从收支和效益角度考量,

各家银行尤其是客户基础不佳的银行,

一定会拼力营销各类单位和个人客户,

争取他们多来开户和存款,

从而为自己持续开展资产业务创造条件。


一家银行如果负债端的存款不足,

相对应资产端的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可能就不足,

进而该银行凭空记账发放贷款(以及开展其他相关资产业务)的能力就受到限制,

结果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都会受到影响。



最后,还是想郑重提醒一下,切不要忘记,银行的存款可不是为贷款直接提供资金哦!



  

 

 

 

 央行开动印钞机超发货币吗?

这些年来,

当人们遭遇物价上涨,

比如房价持续上涨,

还有曾一度非常吸引眼球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

就会习惯于去抱怨中央银行,指责央行开动印钞机超发货币

 

物价上涨问题(或通货膨胀),

尤其是局部领域或某类商品的价格上涨,

原因往往比较复杂且不尽相同。

也许是因为货币主义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过一句几乎家喻户晓的话,

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所以一些人直觉上就会认为,货币过多,乃是造成物价上涨的罪魁祸首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

货币过多肯定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但如果简单归因于央行开动印钞机超发货币

这显然是对现代信用货币供应基本原理缺乏足够了解。

即使是弗里德曼,恐怕也没有讲过这一观点。

 

倒是曾担任过美联储主席的本伯南克,

在结合日本案例研究如何打破通货紧缩、促使物价回升的相关文章中,

半开玩笑式地提出过让央行开着直升机从空中撒钱的观点。

但实际上,这一观点并不是当真的,也不可能被日本央行所采纳。

 

央行、印钞机、货币、物价,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一、央行如何印钞

首先从印钞机说起,

不妨以我国的情况为例。

印钞机是人民银行下属印钞企业的重要生产工具,

我们看电视财经新闻时,

常常会看到印钞企业流水线作业的画面。

查阅人行年报可得知,

截至2016年末,人行系统在册工作人员总数127,163人,

其中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所属企业18,940人,

看来还是有不少人奋斗在印钞造币岗位呢!

 

但务必注意,

印钞企业生产出来的现金(钞票和硬币),

充其量只能算是印钞企业的产品,

根据专门的制度规定,

会交到人行,

以单式记账方式办理入库(即货币发行库),

成为货币发行基金,

但这并不构成央行的资金来源,也不纳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现金的需求,

人行会通过与商业银行进行相关交易,

从货币发行库中提取相关金额和面值的现金支付给银行,

再由银行与社会公众进行相关交易,

最终实现对外投放、进入流通。

注意,

两个环节的交易,

在人行和商业银行报表上,都是复式记账。

这就是现金发行印钞企业"央行发行库"银行报表"社会公众的完整过程。

 

得益于信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

过去二三十年来,

银行卡、

电子票证、

网上银行、

手机银行等新兴事物应运而生,

人们越来越多依赖电子渠道开展支付结算。

特别是,

近几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蓬勃兴起,

扫码在线支付非常便利,

人民币流通中的现金(M0)基本保持在6-8万亿元之间

不再增长。

 

人民币现金需求增量的减少甚至负增长,

使得印钞企业车间里的印钞机们不再如同往常一般忙碌,

它们更多只是忙于存量破旧现金的更新。

所以,哪里有什么央行开动印钞机超发货币的情况?!

 

此外,

由印钞机生产出来且成为货币的现金,

其实只是现代信用货币总量中的小零头

还是以人民币为例,

根据统计数据,20179月末人民币流通中的现金量(M0)为69,748.54亿元,在1,655,662.07亿元的人民币总量(M2)中仅占4.2%,即使是在现金需求旺盛的春节月份(如20171月),M0M2的比例也不过5.5%左右。

 

 

 共有五部份,第三部份已完,请各位继续阅读第四部份。

 

 
上一条: 重磅万字长文:关于货币体系最全的框架,弄懂“钱的那些事儿”!第二部份(共有五部份) 下一条: 重磅万字长文:关于货币体系最全的框架,弄懂“钱的那些事儿”!第四部份(共有五部份)
返回
非诚勿扰 | 虚假事项自担责 | 本网站第三方收付款 | 本网站QQ3535944494 QQ3026373415 | 本网站备用QQ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 联系人人交易用户名:海珠人131819  电话:020-84581863  邮箱:2608682019@qq.com  QQ:2608682019
Copyright © 2015-2024 广州宝园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6106313号 技术支持:广州网站建设[睿网科技]

客户服务热线

(8620)34704725

在线客服